查看: 14252|回复: 2

转:明朝有意抱琴来——《江湖奇侠传》有感

[复制链接]

407

主题

1236

回帖

6901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6901

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灌水之王

发表于 2015-6-2 10:25:0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明朝有意抱琴来——《江湖奇侠传》有感
2015年5月30日 08:17 阅读 730 新浪博客


无不可过去之事

  天知道我有多久没看台湾剧了,上一次看是什么时候?也许还是《流星花园》那个年头。台湾剧那些矫情的台词、做作的腔调、狗血的剧情,哪一样都不是我能够接受的。《江湖奇侠传》闻名已久,有雍正加成,郑少秋梁铮打底,其实早在我的待看名单之中,不过也就是待看而已,如果没有一个契机触发,大约还是会放在仓库里,想不起它的存在。所以还得格外感谢她向我全心推荐,絮絮说了一堆打动人的细节,遂下了看剧的决心。

没有看剧之前,我一直以为该剧走的是《戏说乾隆》风格——这不怪我,谁让《戏说乾隆》走红之后,戏说风靡大江南北呢。雍王爷鹿血私生子,吕四娘飞剑取酋首,刚看第一集,我觉得可能脱不了这套路,你看,狩猎,李金桂,鹿茸酒,吕家四小姐,什么狗血元素都齐活了,绝对是民间野史的升级版。很快我的脸就被打肿了,狗血是有,野史亦有,但狗血乃锦上添花,野史经提炼升华,纵有过分者,也是瑕不掩瑜,绝不是那些三流古偶可以相比的,或能与大陆优秀历史正剧一较短长。

本剧名为《江湖奇侠传》,实则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兼而有之,按说这两者本不该有交集,该剧却借一个情字,将其巧妙串联起来。照一般电视剧,总归是谈谈情破破案打打怪的模式,案子破了boss杀了,两人的感情突飞猛进,观众喜闻乐见,而江剧中男女主角的悲欢离合,却不仅仅是私人感情这么简单,历经几十年,跨越三代皇帝,大时代的激荡回响,兴衰荣辱,尽在其中了。涉及明末清初朝代更替,一般的影视剧不是站队表态,就是回避矛盾一笔带过,当然,在目前的情况下,基本都是民族融合势不可挡,反清复明螳臂当车,更衍生出了七品李剃头这样的奇葩剧。该剧却有写史的风格,并不站在绝对的立场上臧否人物,写江南群侠的正气凛然,令人由衷钦佩,写吕留良的铮铮傲骨,令人肃然起敬,写雍正的用心良苦,令人动容不已。对反清一方,敬其风骨,哀其短视,伤其迂腐。对雍正一方,敬其理念,疑其相悖,惜其为难,剧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理由与立场,从各自的角度看各有其合理性与正当性,各有悲喜感动,各有苦衷无奈,这也是令人慨叹之处。其实编剧的立场从剧中人物的对话即可管蠡窥测,“汇满汉之百川,而入华夏之大海”,但并没有影响他从全方位多角度淋漓尽致地展现各方的殚精积虑、竭智尽忠,观众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立场,进行价值判断。或许编剧着力于理中客地表现立场过猛了,抑或受制于历史,剧情发展到胶着时,一干人等的表现不免有前后矛盾之嫌,令人担心编剧有精分之虞。同时,编剧大人大概觉得雍正和四小姐的苦恋尚不足以增加戏剧冲突,改弦易辙的难度还不够高,又生生搞出一个佛抱格格,康熙爱女,长平养女,看这身份,搞不好又是一个清朝的女版萧峰,悲剧就在眼前。可惜最后这位格格除了为爱走天涯、嫁给革命党还生了个孩子,偶尔做做朝廷与江湖的润滑剂外,再无其他作为了。

在对待正史与野史的态度上,编剧也是不偏不倚,恪守历史基本事实是底线,但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,发掘出不一样的美,更是编剧的本事。严格按正史事无巨细,这不是电视剧,是纪录片,一味猎奇按野史编排,这也不是电视剧该有的追求。丁老爷子采取了部分野史的说法,这倒不完全是迎合观众的审美趣味,显得更加接地气,某些时候,是为了推动情节,增加剧本的可看性,更多地,是想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历史。有趣的是,关于雍正身上的诸多谜团,弘历私生子的说法被坐实,雍正即位的谣言倒是借雍正之口对荒谬之处大加驳斥,但围绕着即位前后种种疑窦,其正统性又蒙上了重重疑云,于雍正之死,则设置了一个悬念,不论如何,雍正确实是死了,至于是相信“禁城一啸御风来”,被吕四娘飞剑取头,还是他以另一个身份与丝丝归隐江湖,抑或其他,自然是任君选择了。倒是平添一种“吾忘矣”的趣感。

无不可过去之事,有自然相知之人。故宫的这幅对联在剧末被雍正援用劝导丝丝,我想,这大约也算全剧的核心所在了。本剧的戏剧冲突在于情义的两难,聚焦于两个基本点,一为史,一为情。对于史,编剧借丝丝之口说出了这样的观点,“明史是条巷子,华夏史才是一条大街。快一百年了,地上滚著明人的头,沾了明人的血,大家伙往死胡同里钻,钻到底,还是一道高墙。”不考虑当下百姓疾苦,一味地强调华夷之分,最终只能碰壁。世无不可过去之事,完全跳出明清两姓之替的小圈子,而着眼于华夏的大局,则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。过去应该被记住,却不能执着,立足当下,放眼未来,这也许是编剧想让我们思考的。

有自然相知之人

对于情,互有自然相知之人,这便是情之极致了。这两个人,一个出身于被视为“夷狄”的满清皇室,一个出身于反清思想浓厚的江南吕家,从根本上就是对立的一方,与生俱来背负着悲剧的命运,一着不慎,便是莎翁笔下的罗朱。但两人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一起,这乃是基于心灵的契合,志趣的相投,还有他们本质的相似。从开篇“东海凌波”的辩驳开始,两人虽未逢面,便已隔空过了招数,别人看不明白,但老四那点两点水三点水的小心思,倒是被丝丝一语点破,如此说来,缘分天定,东海凌波倒是一缕红线了——可惜它的下场是被丝丝劈作了戒尺。客栈初见,傅相公一张利嘴,官字两张口说得丝丝羞赧不已,体面之人不见体面之心,玩世不恭的样子还真不敢恭维,这是丝丝的第一反应,惹火了姑娘叫你趴着看,却教阅人无数的傅相公印象深刻,辗转不眠,进而夜探吕府。天禄寺妙语连珠,身手不凡,逼退岳钟琪,解了吕姑娘的围,“三千娑婆世界为之轻歌妙舞”,连胡诌起来都一本正经得可爱,身边的吕姑娘心里大概也是小鹿乱撞,情窦初开吧。桐山寻矿,两人独处,佳人相伴左右,筑牢的防线不知不觉卸了下来,多年的积郁一朝得诉,如果说最初只是懵懂的心动,那末如今的了解让两个人的心更近了一步。趣话一着,“要不然我爹也要变你爹了”,第一反应是傅相公要认吕山长做爹……同了甘苦共了患难,丝丝的心已经牢牢地系在了傅相公身上,而傅相公本人也难耐相思之苦,不顾曹寅的劝告再次去了吕家。欲速则不达,你看,藏不住行迹,过早露了马脚让山长窥出了奥妙,杭州之行转眼泡汤。曹寅老大人下的一手好断言啊:“情之为物,侵神夺魄,当断不断,害莫大焉。轻者蒙一时之忧,重者受一世之苦。”可惜热恋中的男女哪里听得进呢?



接下来这一幕可谓是为他们长达十多年的苦恋做了最好的注脚。这段情,用雍正的话说,二三十年不算长。他求的不是一时之欢,两个人发乎情,止乎礼,剧里连一个吻也欠奉,最接近的便是此刻。谁家玉笛暗飞声?信步循声而至,却只见玉人两行清泪随笛声滚滚而下,“远在天之涯,近在花之影……答应我,当我在梦中找你的时候,你再炖一锅腊肉炖萝卜”,傅相公一席话好不容易说得四小姐破涕为笑,雷声隆隆,月色撩人,他的声音更迷人,眼神勾魂摄魄,眼见着情之所至不能自已,即将来个亲密接触,姥姥却出来棒打鸳鸯,这一拐杖,搅得不仅仅是两人的鸳梦,更打醒了富贵闲人的迷梦,逍遥快活的江南行终究只是个插曲,前路茫茫不可期,这个善于隐藏自己的傅相公,大雨中第一次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,大概也是最后一次尽情挥洒吧,借酒消愁,思之欲狂。

身份被揭,四阿哥现了原形,反而破了局,趁机顺便把丝丝也弄进了宫,妙极。宫外的他们可以谈笑自如,悠闲自在,宫内的他们却被规矩锁住了潇洒,锁住了自由。尼庵门口,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怒言以对,好让她无所牵挂地离去,然而一个不舍回望,含泪远去,一个凄然独立,暗自神伤,终于她屈从本心去而复返,缓缓伸出了自己的手,他喜出望外于两人的心有灵犀,那一瞬,老四脸上的神情变换真是虐到了极致。河边重逢,丝丝赠予他桐山之桐铸成的断思匕,老四明了她的意思,但世上最难断的,便是相思,这一见,春风一拂千山绿,才片刻,又分离,彼此眼中的缠绵不舍,情丝纤柔,又哪里是利刃断得了的呢。吕留良祈死诗一出,为两人划下不可逾越的鸿沟,丝丝在灵堂上悲恸欲绝,她意识到自己与胤禛的交往铸下了弥天大错,父亲的死自己难辞其咎,终其一生也无法原谅自己。强烈的负罪感让她与老四的感情冷了下来,自分别以来,两人聚少离多,缘铿一面,只能梦魂相依,但这份情一点儿也没有减少过,相思入骨,骨子里的煎熬旁人哪里得知?可怜两地隔吴越,此情惟付天边月。雍正寄托于同李才的谈话,怀想卧看牵牛织女的点滴,欢乐又伤感的日常,以慰寂寥,丝丝却淡淡地看不出端倪,但只看她对李才忽冷忽热,被虞慧儿逼问下的流泪呓语,便知任岁月蹉跎,年华老去,只是她无法面对本心的逃避。

吕家灭门后,再次在宫中相逢,看似你死我活之势,但实则是两人情之又一转机。如果说之前的相知相许因满门血仇而不得结果,一百多条人命使得丝丝无法正视自己的内心,那再次使两人走在一起则是基于两人政治理想的相契,令丝丝找到了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。雍正作为一个皇帝是孤独的,这不仅仅是称孤道寡的孤独,更是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无人能解的孤独,康熙对他只有严厉的训斥,德妃与隆科多对于他的诗一笑了之,做兄弟的只会跟他对着干,年妃和他平时也从不讨论这些,那次同李金桂念起了花下偶成,我直觉他脑袋搭错了筋,表错了情,只有丝丝能懂。一碗莲子汤,品出了十四的甜胤禛的苦,沙秽明珠草凌芳,她头头是道分析出三重境界,有知己若此,夫复何求?生在华夷之分重于君臣之义的吕家,丝丝的想法也无人可懂。明知难为而为之,两人都是同一种人,老四说,“地不分南北,人不分贵贱,天下殊于途而归于一。”丝丝对李才说:“做贼做僧这两者,都不能汇满汉之百川而入华夏之大海,只有立下心、立下志,做民族和合的调人,才不会一辈子忙个空呀。”不做首阳山中的伯夷叔齐,不做抱石沉江的屈原,雍正治国,“惟以一人治天下,岂为天下奉一人”,丝丝入世,“义之所在,民之所需,个人的风骨在所不计”,两人亦算殊途同归了。

  近年来所看的神剧,或者说有口碑的现象级电视剧,俱是侧重庙堂之高的角力算计,很少看到它们写情,若有,也是男男之间的情谊(嫑想歪!想歪去面壁),或亲情,或友情,男女之情描写甚少,与之同步的是男性角色占主导,女性角色片面而单一,总令人有美中不足的感觉。中国的很多男性剧作家,都有此弊病,他们笔下的女性,温柔而无私,默默地站在男性背后,她们的价值是通过眼前的男人而实现。而此剧完全打破了我的固见,弥补了我的缺憾。四小姐,是东海的勇妇,出鞘的宝剑,上马擒得了贼,提笔赋得了诗,是可以站在雍正身边陪伴他、督促他、和他并肩战斗的同伴。她在人格、学识、能力上跟胤禛都是平等的,不是等待拯救的公主,自己都能提剑杀恶龙救王子。她身兼江湖侠义与儒学大道两家之长,却不拘泥于华夷之辨,既有侠义的慈悲心肠,又有自我牺牲的弘毅精神。面对当前朝局,反清人士想的是杀了皇帝便好了,东海书院则一味地独善其身,义不仕清,任胤禩了因狗二之流横行不法,这一点上,四小姐高瞻远瞩,实在是比他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。光顾着穷则独善其身,但不去争夺话语权,又如何达呢?儒家讲求的入世精神,又怎么去贯彻?四小姐一贯主张士子应投身官场,以自我之力量,影响朝政,纾解民难。那番话端的是掷地有声:“无论天地如何闭,圣人必不能隐,还要继续从高山深海过,继续天风紫涛吹,这才是乾坤定向的人才,写出来的,才是起随年代卑的文章,这是何等的豁达,何等的气势。”我想,能说出这番话的四小姐,才是何等旷达、何等胸襟的奇女子。

两人对酌山花开

近年来看韩剧,总感慨其古典含蓄的情感,细腻乃至克制,只需一个眼神,一缕微笑,一个将顾未顾的背影,一幅衣袂翩飞的图画,便将其展示得淋漓尽致。我国历史正剧的大气磅礴固然胜韩剧良多,但传统文化与情感相互推进,乃至水乳交融,韩剧走在了我们先头,反观如今我们自己的部分古装剧,以露肉为卖点,以嘶吼叙剧情,以洒狗血推收视率,以胡编乱造搏观众眼球,罔顾历史,错漏百出,无视传统,人伦颠倒,实在教人失望又气愤。此等现状下,这部近二十年前的老剧便显得难能可贵,令我眼界为之一新,某种程度说是神剧也不为过。台词古奥雅驯,字字珠玑,意境深远,动辄引经据典,诗词歌赋信手拈来,毫无斧凿痕迹。剧中人物言辞大打机锋,暗藏玄机,往往意在言外,不仔细辨听,弦外之音是听不出来的。(然而间或夹杂着台湾俚语,令人大感意外,疑心不是编剧精分照顾本土观众,便是演员自我发挥了)。如果说江湖全剧是锦绣万里的尺幅,那一篇篇诗文是点缀其间的颗颗明珠,其中最为闪亮的则是李白的诗篇,自有丝线一一串起,你惊叹于它的一气呵成壮美无匹,却难窥背后绵密的针脚,匠心的独运。愈看到后面愈觉心惊,哪里是吟风弄月这么简单。烘托气氛只是附带,借诗喻志也只是寻常,细细琢磨才品出了草蛇灰线绵延千里的味道。

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六,宝剑双蛟龙便是全剧感情线的定海神针,出现次数不多,却次次关键,第一次是老四引用此诗,安慰去不成杭州的丝丝,引发了两人的情不自禁,亦算以诗为媒,定情于此,在李才与丝丝的文定之礼上,老四送给丝丝的木匣里,层层包裹之下,只题了这四句,想必丝丝此刻的心情定然复杂无比,一颗真心如此滚烫,她又拿什么回报?纵然吴水万丈,楚山千重,却最终神物会当逢。如果看懂了此诗,我大约就不会早早开始替他们担心,横亘着国仇家恨血海尸山,两人又怎么迈得过去?原来从此诗出场伊始,编剧大人便埋下了引向结局的线索。

而最泪中带笑、最摧人肝肠的诗,还得算李白的《山中与幽人对酌》。此诗出场是四小姐为了去杭州与老四同游而考较李才的,其口舌官司便不表了,李才被考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,这也是老四日后反复重温而喜闻乐见的。这等赌书泼茶的日常最是我心水,可惜初始发生在吕李二人之间,但随后便为老四时常拿出来品摩,剧中明示的有两次,但暗示的,也不知几多遍了。一首诗,牵扯了三个人,两人相隔山水万里,也只有通过他人之口,才能细细描绘出她的眉眼,琢磨她的秉性,想象她的一颦一笑,她的古灵精怪。李才怎么会懂?她是为了和自己把臂同游,才刁难得他六神无主。你虽然跟她有文定之礼,但她胡搅蛮缠的无赖娇嗔、心计得逞的狡黠浅笑,这一门心思为的,只有我。不愿在这片刻的欢愉中醒来,就像饥寒交迫的小女孩一样反复点燃火柴,只为让光照亮早已黯淡的心房,以至于记得比李才还清楚,要李才按部就班地讲,一点点错漏都不要有。直道相思无益,还只能一杯一杯地饮下这苦酒。与幽人对酌说了恁久,也便只在最后一集得偿所愿,与卿一杯复一杯。

九重三殿谁为友

自雍正王朝热播、清穿同人大火之后,如今雍正的影视形象也算不少了,不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,积劳成疾累死在皇位上,就是围着穿越女打转谈恋爱,其风流潇洒直逼下江南的乾隆,不由得令人感慨小四果然是亲生。一直以来,我心目中最经典的雍正是糖果叔塑造的,此剧一扭被传说歪曲的雍正形象,我瞬间就被老四圈了粉。但看完江剧后,秋官演绎的无疑更贴近我心目中的老四,与糖果叔那个兢兢业业夙兴夜寐的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比起来,秋官的老四,朝乾夕惕有之,富贵悠闲有之,风花雪月有之,阴狠暴虐更有之,立体、丰满,那个高大全的劳动模范轰然倒塌了。

丁老爷子笔下的雍正,看似名士风流,重情重义,但这只是在四小姐,或者说是观众人前留下的表面印象。人后便是李才所说的,换了一副皇帝的嘴脸,种种伏笔显示出他的深沉个性,阴鸷多疑,手腕狠辣。他的为难人尽皆知,连观众都能体谅他的两难境地。从石门吕家灭门便可窥得一斑,雍正皇帝是天下人的皇帝,而不是石门吕家的傅相公,吕家妨害皇权,两方间矛盾不可调和,他早已动了杀机,欲除之而后快。李卫深体上意,为他解决了这个难题,他其实已经预见到了这一切,顶多用私心以律法漏洞救下吕丝丝一人(一种朕杀你全家但惟独保下你的精分既视感)。这种复杂多变的个性才是真正的魅力,谁耐烦看你动辄花前月下,抑或总是苦大仇深?

作为一个非典型四粉,《花下偶成》算是我特为有感情的一首诗。“为君难”的寂寞感一览无余,甚是期盼它在剧中有所出镜。然而第一次出镜,居然是老四对着李金桂吟了几句,瞬间充满了一种鸡同鸭讲的无力感,显然李金桂也不解其意。第二次便是同丝丝抱怨,果然她懂,“荡气回肠,传神之至”,他的苦无人可以明说,唯有清风明月可寄怀抱,一同对酌。第三次,那是在松风万壑、云海茫茫的黄山之巅了,九重三殿只能对着皓月清风,而在这云海苍松间,神器脱离了金匣,神魂蜕出了形役,龙泉寻着了太阿,干将重逢了莫邪,宝剑双蛟龙自此遨游天外,再不干皓月清风什么事儿了。(顺便吐槽下最后一集,饶是我先前被剧透过四小姐跟李才生了个孩子,看到这一幕仍然被雷得神魂颠倒。四小姐对李才,有同情,有愧疚,有钦佩,可唯独没有的,是情,编剧大概为了补偿李才,留个孩子做念想,只可怜了看了一夜紫藤缠松的老四以及我。处处皆虐笔。)

严格来说,虽然小时候被秋官的四爷香帅整得五迷三道,但也就看过一点他的经典剧集,时隔二十年再看他最近的TVB作品,已是花白头发寻找爱女的老父亲了。唏嘘一番时光荏苒,再看江剧,很难想象他彼时已是五十岁的大叔了(糖果叔比他还小五岁但看起来像他爹),别说演四十几岁的老四了,就说演个二三十岁的都毫无压力,依然玉树临风风流倜傥,当他含笑挥扇时,别说小四儿了,我都要拜倒在他的天人之姿下。连他爹康熙陈鸿烈都只比他大几岁,他娘德妃陈莎莉居然还比他小,时光为何对有些人如此留情?江剧里的雍正被他演绎得魅力四射,老四含蓄内敛的性格不比跳脱外在的小四,但秋官以他精湛的演技,实实在在演出了老四心中的苦,眼里有戏,心中有情。

再说说梁铮妹子,最近一次看她演的剧还是十年前的《金枝欲孽》,她演的福雅人如其名,温柔雅致,人淡如菊,是个称职的好姐姐形象。万万没想到接近二十年前,她居然也演出了少女的钟灵毓秀,彼时的梁姑娘眉目如画,浅嗔薄怒,笑语盈盈,都自有一番风情,与秋官站在一起,实在是一对璧人。

何其遗憾十八年前与此剧错过,然而也未尝不是一种机缘。年幼的我那时尚不能完全品咂此剧的滋味,或许会错过更多呢。



明朝有意抱琴来

在眼疾复发与足疾加重的情况下,终于勉强完成了这篇观后感,鼓掌。昨天一夜兴奋得无法入眠,对于此剧的感情,大约也同老四一样,时不时回味种种,期冀明朝有意,抱琴而至吧。

一种回味:

  全篇最美的场景,就在少林寺中。两个人许久未见,隔着烛火彼此凝望,红烛摇摇,虚影幢幢,梵呗庄严,两人对望的眼神却温柔缱绻,浓得化不开的情丝缠绕,直是要绕成一张网,网住了诸天神佛,娑婆世界。

  还是最喜欢片尾曲的那一幕:傅相公熬夜亲手做好了牌匾送至吕府,高举着折扇,兴冲冲一路走来,小四儿掩在门后,略显意外地看向他,心中不知作何想,彼时的四小姐,眼波盈盈,眉宇间尚未让愁绪浸染,彼时的傅示真,亦是一副富贵闲人的做派,泼天的灾事消弭无形,两相对照,竟是莫名的喜感,和谐得如同一幅图画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407

主题

1236

回帖

6901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6901

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灌水之王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6-2 10:26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作者:瘦尽春光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519

主题

1415

回帖

7735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7735

荣誉管理论坛元老

发表于 2015-7-10 17:27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